夏商周,我们相对熟悉周的历史,商则模糊许多,夏则不可考。我们挂在嘴上的五千年文明史,好像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地传承下来。其实不然,华夏文明,或贯穿几千年的儒家思想,准确地说始于周。周之前的商,则是一个完全不同、血腥的、残酷的、与之后的几千年格格不入的文明。
历代史书中都没有提及,近些年通过考古学逐步发现,商是大规模人祭的文明。
人祭是一种在历史上出现过的仪式,它涉及将人作为祭品来供奉给神灵或其他超自然力量。人祭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中都有出现,尽管在现代社会已经非常罕见甚至被禁止。
人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在一些早期的文化中,人们相信通过将人作为祭品献给神灵,可以获得神灵的保护、祝福或其他好处。这种做法可能与古人类的宗教观念、迷信以及试图控制自然力量有关。
在古代美洲文明中,人祭非常普遍。例如,在阿兹特克文明中,他们相信通过将俘虏或奴隶献给太阳神、雨神等神灵,可以确保丰收和社会的稳定。据史书记载,当时进行了大规模的人祭仪式,成千上万的人被杀害以供奉给神灵。
此外,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中也存在人祭的记录。例如,在古埃及,法老死后常有陪葬人祭,以确保法老在来世的权力和地位。在古希腊传说中,有提洛斯岛的迷宫和米诺斯文明中的米诺陶洛斯岛都与人祭有关。
商的年代,华夏大地上各个文明基本是以族群的形式存在。商是武力强大的族群,周则是商西侧的一个臣服于商的族群。目前考古的资料显示,商的统治区域有大规模人祭存在,其他文明则几乎没有发现人祭的现象。
周取代了商,本应该将商残酷的人祭活动作为取而代之的理由,并且在历史书中大书特书,然而周代商之后,商的人祭的痕迹在文字中销声匿迹,以至于几千年下来无人知晓,直到20世纪后随着考古学的发展才揭开这惊人一幕,为什么?
因为作为商的附属国,周是商人牲的供应者,源源不断地为商提供羌人供其献祭。消除人祭历史的原因,首先是周不希望世人知晓这个不光彩的角色,其次将人祭的历史抹得干干净净,也防止以后这种残酷的陋习死灰复燃。
主导这一段历史的,是文王周昌的四子、武王的弟弟周旦,也即后来的周公。
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也是商纣王人祭的牺牲品。伯邑考为纣王服务,因为未知的原因,被纣王作为祭品杀掉,并剁成肉酱,要求文王周昌及他的儿子们分而食之。吃掉自己的儿子和哥哥,给文王和武王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周昌被纣王囚禁,日夜都在通过卜卦推演如何灭掉。当时的商的卜卦方法是用火炭在龟壳上烧制进行,这种方法为商王专有,周昌不具备这个条件,就使用另一种方法——草棒推演,也就有了《周易》,《周易》的很多内容都是对翦商的推演,当然为防人察觉,内容很晦涩。
还未举事,周昌死了,死前叮嘱周发继续翦商大业。周发召集各部落,牧野之战一举击溃纣王。纣王自焚。以商的宗教观来看,纣王的自焚不是走投无路的自杀,而是将自己献祭给上帝和各位祖先,自己也将成为天上之人。
武王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对人祭的排斥,立国后还在建造重大工程时施行人祭。但被纣王逼着吃下哥哥做成的肉酱,应该对其造成了巨大的心魔,加上武王担心纣王敬奉的上天不支持自己,夜夜做噩梦,一做噩梦就喊弟弟来,周旦就耐心地为哥哥解梦宽慰。此即周公解梦的来由。
打下江山后武王很快病逝,临终前让周旦继位,周旦拒绝,扶持周发幼小的儿子继位,自己代为听政,是为周公。周公并不接受商人的宗教观,不否认鬼神的存在,但也认为鬼神对人间不会有多大的影响,对鬼神保持尊敬即可。这是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由来。周公开始倡导道德的理念,用道德代替宗教。这也是后来孔子思想的核心。
周公对人祭深恶痛绝,加之为掩盖周为商提供人牲的不光彩历史,开始系统地灭除人祭的痕迹。先是将商的旧民从殷迁出,然后对殷系统性地破坏,对记录人祭的文字全部销毁。周公的行动如此之彻底,以至于几百年后的春秋时代,已几乎无人知晓这段人祭历史。
说几乎无人知晓,是因为几百年后的孔子,很可能识破了这个秘密。孔子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系统收集古代文献,形成六经,在收集文献的过程中可能通过蛛丝马迹,特别是《周易》而有所发现。晚年的孔子可是喜欢《周易》到韦编三绝的程度。基于这个前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就容易理解了。我曾经很困惑,人家做个人形陶俑,至于到诅咒人家断子绝孙的程度吗?孔子你可是个谦谦君子呢。假若孔子窥破了商的人祭历史,对做陶俑陪葬的做法,难免切齿大骂。
周继承了商的文字,用世俗的“德”取代了商的对超自然力量崇拜的宗教,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文明史的独一无二,要知道即使现在,宗教仍然统治着世界大部分人口的精神世界。然而商文明的一部分仍然保留下来了。商人祭祀的时候,宰杀人牲会尽可能缓慢,因为商人相信天上的上帝和列祖列宗能听到人牲的惨叫,叫的越响越凄厉天上的诸位就越满意。这可能是今天中国农村丧事上嚎丧的由来。商人祭祀时还将人牲等其他祭祀动物肉类烘烤,因为它们相信列祖列宗虽然吃不到献祭,但可以通过烟火、气味接收到供品。这可能是现在祭祀烧纸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