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3-08-14 云岗石窟-华严寺-大同古城

云岗石窟

大同是我此行的主要目的地。其实原本的首选是洛阳。

近期读了几本关于南北朝的书:川胜义雄的《魏晋南北朝》、茅庐小生的《两晋:纷争的乱世》、罗新的《漫长的余生》、李硕的《南北战争三百年》以及杨衒之著名的《洛阳伽蓝记》。这些书让我迷上了北魏,北魏迁都之后的洛阳尤其令我神往。想一想吧,”逮皇魏受图,光宅嵩洛,笃信弥繁,法教愈盛“,洛阳的寺院建筑,由西晋末年的四十二处,猛增至北魏末年的一千三百六十七处,何其壮观。

然而八月的洛阳还是酷暑。当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许多旧族就因无法忍受洛阳的夏天而百般不愿。于是我的目光自然转向了北魏的故都平城——即今天的大同。

平城是北魏时期的首都和政治中心。北魏于493年将都城迁至平城,这一搬迁标志着北魏的兴盛和中央集权的确立。平城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周围环绕有山脉和河流,为防御敌人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平城处于黄河上游地区的交通枢纽,对北方的统治和南方与西方的联系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在平城建设过程中,北魏皇室和贵族兴建了许多宏伟的宫殿、寺庙、陵墓和城墙。平城也成为北魏文化和艺术繁荣的中心。在北魏时期,佛教得到了皇室的支持和推广,寺庙建设和佛教艺术达到了较高水平。平城附近的云冈石窟便是北魏时期留下的重要文化遗址之一,其中的佛像和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云岗石窟

云岗石窟位于大同市区西方约20公里,去的路上遇到严重堵车,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到。

云冈石窟主要建于北魏兴安二年(453年)到太和十九年(495年)间,是中国第一处由皇室显贵主持开凿的大型石窟。整个窟群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的石窟多以佛塔为主,又称塔洞;中部“昙曜五窟”是云冈开凿最早,气魄最大的窟群;西部窟群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

石窟依山开凿,在武州河北岸东西绵延1公里,主要洞窟达51个(其中保存较好的约20个),整个窟群共有大小佛蹲1100多个,大小佛像51000多尊,最大佛像高达17米,最小佛像仅有2厘米高。最大石窟是第6窟(北魏孝文帝时期时开凿),由地面到窟顶高达20米。

石窟一般是典型的内窟外寺结构,即依山开凿部分为石窟,石窟外当年还有寺庙。看石壁上留下的搭建外部寺庙用的孔洞,可知当年的寺庙多么宏大。

内窟外寺

昙曜五窟即现在的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开凿于公元460-465年,是云冈石窟的第一期工程。五个石窟的中央都雕刻了巨大的佛像,象征了五朝的五代皇帝,即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世皇帝的形象。

云岗石窟

第六窟,中央是连接窟顶的两层高达15米的塔柱。每层四面有雕像,周壁雕有佛、菩萨、罗汉、飞天的造像。窟顶有33天神像和各种骑乘。壁上,塔柱上面,雕刻有释迦牟尼佛传教事。即使在拥挤喧闹的游客中间,依然被这华丽、庄严、恢弘、神秘的石窟艺术震撼得无言。照片,根本不能传达这种艺术的魅力之万一。以后一定要避开旅游旺季,再来一趟。

第五窟

请问二位在笑什么

石窟

华严寺

华严寺在大同古城内。因为古城内没有共享电单车停放点,我们在城外停车后,由武定东门不行去华严寺。顶着烈日,走了接近一个小时才到达,中间穿过正在兴建的看起来挺高档的青砖仿古四合院效去,以及拆迁的布满瓦砾的旧社区。我们都很奇怪保存这么完好的古城,城内竟然没有好好地规划。

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命名。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位显赫。后毁于战争,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华严寺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

华严寺

华严寺

华严宝塔是根据《辽史·地理志》上的记载恢复建造的。木塔平面呈方形,包括塔刹在内总高43.5米,为三层四檐纯木榫卯结构,每层面宽、进深各为三间,均按辽金时期建筑手法营造。塔内分层供奉着香檀木雕刻的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交脚菩萨像。

塔底近500平方米的面积中,采用了100吨纯铜打造而成,地宫中藻井、塔柱、壁画、地板、扶梯等,采用了雕凿、锻打、贴烙、线刻等多种铜工艺技法,建成时为中国最大而且纯粹的铜造地宫。千佛地宫四壁上供奉着四尊主佛和448尊小供养佛,加上墙壁和塔柱上的浮雕佛像共有1000余尊。在地宫中央的水晶舍利宝塔里迎供着佛界高僧舍利。浮雕上用图案记录了释迦牟尼一生的经历,如“树下诞生”“天人献衣”“得遇沙门”“妙转法轮”等。

华严宝塔是继应县木塔之后全国第二大纯木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通高43米,上景金盘,下承莲池,特别是塔下近500平方米的千佛地宫,采用100吨纯铜打造而成,内供高僧舍利及千尊佛像,金碧辉煌,全国唯一,是传统与现实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华严宝塔,塔前是排队进地宫的人群

地宫内的纯铜佛像

大同古城

大同古城是免费参观的,登记就可进入。现存大同城墙为明洪武五年(公元 1372 年),大将军徐达奉命依辽、金、元旧城基础增筑新城,略呈方形,东西长 1.8 公里,南北长 1.82 公里,周长 7.24 公里,占地 3.28 平方公里。2008 年,大同市全面实施历史文化复兴与古城保护工程。修复文物保护单位 11 处,修缮历史建筑7 处,重建历史地标建筑 3 处,修复传统院落 108 处,新修道路 18 条,使得大同古城重现当年雄姿与风采。

大同古城,右侧为马道

大同古城演变图

大同古城

大同古城

瓮城

大同这个城市的神奇之处是,古城之外的古城墙遗迹仍然保留着。

闹市中静默的故城墙遗迹

古城墙

其他

晚饭也有好好吃,^^。

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