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空寺
悬空寺离浑源县城仅6公里左右。因为听说每天登临悬空寺的人数有限制,所以我们8点左右就出发,希望能早到买到票。也许是大家走这么想,或者本来暑假游客就多,到悬空寺的路上几次堵车。到了之后,景区售票窗口已经挂出“登临票已售完”。我们排了半小时队只买到了景区的门票,也就是可以到寺下看看。听从寺上下来的人说,即使买到登临票,排队进去也要3小时以上。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491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悬空寺的位置,距离大同约80公里。北魏佛教盛行,491年大同还是北魏的首都(当时叫做平成),这座寺庙的的兴建,应该也是当时佛教盛行的产物。
景区里面发现了一个上锁的小门——北魏栈道研究所。细看后面崖壁上,留有排列整齐的孔洞。这是北魏时期的栈道遗迹。栈道古称“云阁”,它与悬空寺之间曾有一座悬桥相连,古称“虹桥”。
恒山
悬空寺是恒山景区的一部分。由悬空寺至恒山距离只三四公里,因为堵车,开车却用了半个小时。恒山停车场车也已经停满。在当地居民的招呼下,将车停在景区停车场不远的私人停车场里。
恒山又名元岳、常山、北岳,明代之前指河北大茂山,清代顺治时因改祭北岳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玄岳山,遂称浑源玄岳山为恒山。恒山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绵延150公里。恒山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1米,主庙北岳庙,供奉着恒山神,即北岳大帝。
地理上的恒山山脉本来并非一座山,而泛指是河北西部到山西浑源的的太行山脉。历史文献中记载,清代前恒山位于今河北涞源、唐县和阜平三县交界的大茂山。今天浑源县境内的恒山被称为今北岳,大茂山区域的神仙山被称为古北岳。
传说舜北巡到恒山时,感慨其雄奇险峻,遂封为北岳,位列五岳之一。《尔雅释山》中记载:“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五岳的大体指向在先秦时期就已经确立。
乘索道上到山腰,再步行到达山顶大约需要一小时。在我看来,恒山没有华山的险峻、黄山的俊秀,也没有泰山屹立于平原之上的雄伟以及人文加持,只是一座略显平常的小山,位列五岳名不副实。
其他
下来恒山后,我们去往大同。路边有不少搭个凉棚、支几张小桌的凉粉小摊,我们选了一家。盛夏中午,没有在凉棚下,喝一碗凉粉更惬意的午餐了。凉粉上面的豆子是另外收费的,有股焦香的味道,特别好吃。
大同的酒店在火车站旁边。我们在附近找了家小店解决晚餐。
吃饭之后,我们惊讶地发现离大同古城仅二三公里远,时间还早,马上决定过去看看。我把大同古城想象成和其他旅游城市千篇一律的古城一样,到了古城武定门下,抬头望高耸的城楼和东西绵延无尽雄伟的城墙,我承认自己大错特错了。大同的古城是真的古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