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无穷的开始读书笔记1

这是《无穷的开始,世界进步的本源》读书笔记之一。

浩淼的星空和宇宙如此庞大,变动如此剧烈,其细节、多样性、偶然性如此丰富,所有这一切全都遵循优美的物理定律,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已经理解了这些规律。不知哪一点更让人敬畏:现象本身,还是我们对现象有如此之多的了解。

我们了解宇宙依靠科学。科学最了不起的地发之一,在于这两者之间的反差:科学理论的宽广的适用范围和巨大威力,与我们创造理论所用的不保险的狭隘手段。

什么是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自然界里有什么东西以及它们怎样运作的主张。理论从哪里来?一种说法是从人类的感觉证据推演出来(经验主义)。事实上,科学理论并非推演出来,它们就是一些猜想——大胆的推测。

经验主义批评和抵制遵从权威或相信传统习俗、经验法则和道听途说。经验主义在获取新知识方面是乐观的,与宿命论相反。然而,经验主义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怎么可能从已经经历的事物“推演”出未曾经历过事物的知识呢?什么样的思考能构建两者之间的合理推演?这里有一个逻辑缺口:对描述一系列实验的陈述进行再多的演绎推理,也得不出任何超出这些实验之外的结论。

传统智慧认为关键在于“重复”。太阳过去总是升起,理当推演明天也会升起。预测每应验一次,它将始终应验的可能性就应当增加一点。这种方法称为归纳法,这种学说称为归纳主义。但归纳主义回避了两个最重要的错误观念:一是科学解释通常不包含任何人的亲身体验,如研究恒星的内部结构;二是归纳主义认为科学理论预测将来与过去相似、未曾看见的与已看见的相似,这无法解释科学创造的前所未有的事物,如飞机、原子弹等等。

经验主义的错误在于,如果人不能通过经验进行预测,当然也不能作出解释。把天空中的光点解释成白热的巨大的球体,这个解释必须首先是猜出来的,随后可以接受批评和检验。经验主义没有把科学从权威中解放出来。直到今天,大多数关于知识的哲学课都教导说,知识是某种确证的真实信念,“确证”指根据知识的某种权威来源或检验标准来说是正确的。它把对真理的追求变成对确定性的或认可的追求。这种观念称为证明主义。

与证明主义相反的是易谬主义。它认为并不存在权威的知识来源,也不存在任何可靠手段能证明观念是真实的或概然的。易谬主义认为,就算是最好、最重要的解释性理论,在真理之外也包含谬误,因此他们随时准备努力修正理论以做到更好。易谬主义是知识开启无限增长之路的关键——无穷的开始。

对权威的追求使经验主义者贬低乃至丑化猜想,而猜想是我们所有理论的真正源泉。

从最初的史前到文明的黎明,人类无数次仰望星空,好奇星星是什么,由什么组成,它们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有时人们甚至认识到,于实践中取得进步,要依靠在理解天空中令人迷惑的现象方面取得进步。但是,直到几个世纪以前,人类从来没有走得更远一些,直到科学革命的出现。

科学革命是启蒙运动的一部分。启蒙运动是一场反叛,是专门针对知识权威的反叛。拒绝知识权威,是进步的必要条件。对权威的反叛本身不能改变什么,要实现知识的快速增长,需要的是批评的传统。批评的传统成果之一是诞生了一套方法准则,认为科学理论必须是可检验的。可检验性作为科学方法的决定性特征,现已被普遍接受,波普尔将其称为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分界标准”。然而可检验性不足以是可兄革命的决定性因素,因为:预测本身不是也不可能是科学的目标。魔术把一个人锯成两节,稍后这个人毫发无损地出现在舞台上,这些都是可检验的预测。解答问题需要一个解释:对于造成表象的现实的一种说明。

有些人不想了解魔术背后的技巧,认为除了预测结果,科学不能做的更多,科学也不该声称能够描述带来这些结果的现实。这种观点称为工具主义。工具主义是否认实在论的手段之一。实在论认为现实世界确实存在,并且可以通过理性调查来了解。

如果一个解释可以轻松解释特定领域的任何东西,实际上就等于什么也没解释。当理论容易改变(如四季变换的神话故事),实验检验对于纠正错误几乎毫无用处,我们称这些理论为坏解释。好解释很难被改变,因为所有的细节都有实际作用(如运用地球绕太阳运动来解释四季变化)。最好的解释是那些受现有知识约束最强的解释。

创造谬论很容易,产生之后很容易改变;发现好解释很难,但发现的过程越难,发现之后就越难改变。

如果一个古老天文学家从所在的区域,推导出了四季变换的原因,那么理论从它在大脑中有限的起源之地——这个大脑只受到一颗行星上一个半球的一小片区域里零碎证据的影响——延伸到了无穷。解释的这种延伸是“无穷的开始”的另一个含义。它是部分理论的一种能力,即这些理论可以解决的问题超出了它们被提出来用于解决问题的范畴。

黄金只能由恒星和智慧生物创造。如果你在宇宙中任何一个地方发现了一块金子,就可以确信历史上那里有么有过超新星,要么有过拥有解释的智慧生物。如果你在宇宙中任何地方发现了解释,就知道这里必定有过智慧。